251017-copolar and crosspolar

一、探测器偏振方向的物理意义

在偏振探测器中,每个通道对电场的某一线偏振方向最敏感。 例如,一个偏振敏感的吸收膜、天线或偏振片, 对与自身偏振轴平行的电场响应最强,对垂直方向理应没有响应。

但真实探测器不完美,对垂直方向仍然存在少量响应。 这就是:

  • Co-polar(共偏振):探测器“主方向”上的理想响应;

  • Cross-polar(交叉偏振):垂直方向上的泄漏响应。


二、形式定义

在波束覆盖的天空上某个方向 $\hat{r}_b$, 定义两个响应函数:

$$ P_{\parallel}(\hat{r}b) \quad\text{(co-polar)}, \qquad P{\perp}(\hat{r}_b) \quad\text{(cross-polar)}. $$

二者分别表示:

  • 探测器对与偏振轴平行的电场分量的响应;

  • 探测器对与偏振轴垂直的电场分量的响应。

通常有: $$ P_{\parallel}(\hat{r}b) + P{\perp}(\hat{r}_b) \approx 1. $$


三、定义偏振响应比 (P(\hat{r}_b, \hat{p}_t))

为了描述波束在不同方向上对偏振的净响应, 定义归一化量:

$$ P(\hat{r}_b, \hat{p}t) = \frac{P{\parallel}(\hat{r}b) - P{\perp}(\hat{r}b)} {P{\parallel}(\hat{r}b) + P{\perp}(\hat{r}_b)}. $$

其取值范围为 $[-1,1]$,代表了探测器的偏振效率:

情况
含义

$P = 1$

理想偏振响应(无交叉偏振泄漏)

$P < 1$

存在 cross-polar 泄漏,偏振测量受污染

$P = 0$

对两个正交方向响应相等 → 无偏振敏感性


四、偏振权重向量中的体现

在偏振测量的观测方程中,权重向量为:

$$ \mathbf{W}(\hat{r}_b, \hat{p}_t)

\begin{pmatrix} 1 \ \gamma , P(\hat{r}_b, \hat{p}_t)\cos 2\psi_t \ \gamma , P(\hat{r}_b, \hat{p}_t)\sin 2\psi_t \end{pmatrix}, $$

其中:

  • $\gamma = \dfrac{1-\epsilon}{1+\epsilon}$ 表示偏振效率;

  • $\epsilon$ 是交叉偏振泄漏比例;

  • $\psi_t$ 是该时刻探测器偏振轴相对于局部子午线的角度。


五、在观测方程中的角色

观测到的信号为:

$$ d_t = \int b(\hat{r}_b, \hat{p}_t) \Big[ I(\hat{r}_b)

  • \gamma , P(\hat{r}_b, \hat{p}_t) \big(Q(\hat{r}_b)\cos 2\psi_t + U(\hat{r}_b)\sin 2\psi_t\big) \Big] , d\Omega. $$

这说明:

  • $I$ 通道不受 cross-polar 影响;

  • $Q,U$ 通道的权重随 $P(\hat{r}_b, \hat{p}_t)$ 缩放;

  • 若 cross-polar 泄漏大,则偏振灵敏度降低,系统误差增大。


六、在偏振有效波束中的出现

在偏振有效波束定义中, 偏振权重矩阵 $\mathbf{W}$ 出现在卷积核中:

$$ B_{ij}

\left[\sum_t A_{tp} \mathbf{w}_t \mathbf{w}t^{T}\right]^{-1} \sum_t A{ti} , b(\hat{r}_j, \hat{p}_t) , \mathbf{w}_t \mathbf{W}^{T}(\hat{n}_j, \hat{p}_t). $$

这里的 $\mathbf{W}$ 就包含了 $P(\hat{r}_b,\hat{p}_t)$, 因此偏振波束的 co-/cross-polar 差异会影响到最终的 $Q,U$ 卷积核形状与泄漏特性。


七、实际实验中的典型数值

实验
仪器类型
Cross-polar 比例
备注

Planck LFI/HFI

corrugated feedhorn + bolometer

< 0.5%

可忽略

ACTPol / SPTPol

lenslet + antenna array

≈ 1%

在仿真中建模修正

LiteBIRD

HWP + TES bolometer

≪ 1%

通过 HWP 调制平均化泄漏


八、直观理解(图像比喻)

想象天空上的一个偏振波束:

  • Co-polar 模式:主敏感方向的响应分布;

  • Cross-polar 模式:垂直方向的微弱泄漏分布。

二者的差值刻画了偏振纯度:

$$ P(\hat{r}b) = \frac{P{\parallel} - P_{\perp}}{P_{\parallel} + P_{\perp}}. $$

如果 $P_{\perp}$ 很小,说明 cross-polar 泄漏可忽略; 若两者接近,则说明探测器几乎“失去了偏振方向性”。


九、总结

  • Co-polar(共偏振):探测器主偏振方向上的理想响应;

  • Cross-polar(交叉偏振):与主偏振方向垂直的泄漏响应;

  • 二者共同决定探测器的偏振纯度;

  • 它们的差值归一化后定义为: $$ P = \frac{P_{\parallel} - P_{\perp}}{P_{\parallel} + P_{\perp}}, $$ 并出现在偏振权重向量与有效波束矩阵中;

  • Cross-polar 是偏振观测系统误差的主要来源之一, 特别是在高精度 $B$ 模测量中。


是否希望我在这一节后面再补一张 co-/cross-polar 响应模式的示意图(带偏振轴方向)? 可以生成一张干净的灰度或伪彩色图,用来放在笔记里。

Last updated